按照《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宜审调报〔2020〕3号)要求,市残联党组高度重视,及时针对反馈问题,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逐项研究,深刻剖析反思,制定整改措施。现将问题整改情况及下一步打算公示如下。 一、整改情况 (一)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不全面 我会按照要求提供了97项共享资源,未共享资源4项。尚未提供的4个项目属于省残联“残疾人量体裁衣式服务”(以下简称“量服”)平台中各市(州)的创新项目数据,该项目未设置数据导出功能,我会已向省残联提交增加导出功能建议,并及时予以提供共享资源。 (二)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性及安全性 1.残疾人补贴发放数据不规范。 对存在身份证、残疾人证等关键信息缺失、错误等问题,截至2020年10月10日已全部修正完毕。 2.两个平台残疾人数据不一致。 一是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中国残联服务平台)与省残联“量服”平台进行比对,找到数据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两个平台数据不是同步更新,存在3个时间差:省残联“量服”平台持证残疾人数据来源于中国残联服务平台,中国残联定期或不定期将新办证人员导入“量服”平台;中国残联服务平台导入“量服”平台新增数据,先是进入待分配信息模块中,再由县(区)迁入到相应的村(社区),才能反映到“量服”平台统计数据中;县(区)迁入的数据“量服”平台要在次日才能更新,导致“量服”平台持证残疾人数小于中国残联服务平台。二是督促县(区)及时将待分配信息迁入到相应的村(社区)。 (三)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使用及政策执行情况 1.各县(区)残联审核把关不严,导致不符合条件人员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 一是市民政局、市残联共同建立了残疾人“两项补贴”随机抽查机制和定期复核机制,提升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管理规范化、精准化水平。二是配合民政局追回错误发放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三是督促各县(区)利用残疾人两补系统提示功能,及时停发不符合的人员。 2.相关县(区)残联向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其他补贴。 一是向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的补贴已全部追回。二是对部分残疾人残情进行了重新鉴定,符合发放条件。 3.相关县(区)残联对3家不符合条件企业出具《四川省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审核确认书》。 一是税务局已依法追缴未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二是相关单位通过补缴未缴纳社会保险的残疾职工的社会保险后,重新审核认定,已达到安置比例。 4.相关县(区)残联残疾人评定不规范,审核把关不严。 一是开展残疾人证管理专项治理。5月29日下发《宜宾市残疾人证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开展残疾人工作者及其亲属持证排查及自查自纠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是召开全市专题推进暨鉴定医生业务培训会。7月28日,在江安县召开全市残疾人证管理专项治理推进暨残疾人证评残标准(国标)培训班。会同驻派纪检组、市卫健委对残联系统以及卫健系统相关负责领导、经办人员以及评残医生再次强调残疾人证评残、发放、管理等工作纪律和业务要求。四是部分县(区)针对办证平台和档案管理,建立了《残疾人证巡查制度》和《残疾人证档案管理制度》。市残联也正督促其他还未完成的县(区)残联建立健全该项动态核查机制。 5.重度肢体、视力、智力残疾及精神残疾人持有驾驶证件。 7月2日开始,市残联会同市卫健委、市公安交警支队多次针对问题进行协调,并展开清理工作。 截至10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余下工作一直在持续跟进中。目前,各县(区)残联组织医务人员入户复核、严格甄别,不符合条件的将按规定予以冻结直至注销。 二、下一步打算 针对市审计局反馈的问题,市残联将引以为戒,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落实;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健全顺畅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合力;进一步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大纪律规矩教育和警示教育力度;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防止类似现象发生。
宜宾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0年10月13日
|